期貨基本概念

期貨是一種契約。

內容載明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點,以約定的價格和數量,買進或賣出該項特定商品。

簡而言之,期貨就是事先訂好的契約,內容載明了買賣雙方所必須履行的義務。






期貨的由來:
美國是期貨市場的發源地。
1848年,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最主要的目的是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資訊,這是現代期貨交易的雛形。
1865年,交易所推出第一張標準化合約,同時實行保證金制度(不超過合約價值的10%),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
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衝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這也使得期貨交易的制度進一步完善。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商品期貨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期貨,農產品期貨除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期貨外,還包括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

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
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其中以銅最為著名,至今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錶。


我們白話一點的來說:

一般我們會將商品分為"現貨"以及"期貨"

現貨指的是實際存在的商品,而期貨是一種合約

就拿最早出現的農產品期貨來說吧,對一個種植玉米的農夫來說,什麼事最重要?

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賺錢!也就是玉米要賣到最好的價錢!

但是玉米價錢常常在變,天候狀況也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就深怕一個不小心,玉米收成差又賣不好

於是乎就出現了期貨的最初雛形,也就是訂定一個標準化的合約

包含數量、品質、價格、交易月份跟交割方式等,建立一個通用的合約規格,讓大家都遵守

於是種玉米的農夫們就可以利用玉米期貨去鎖定價格保住獲利。

因為玉米農夫擁有現貨(玉米),玉米價格上漲他才賺的多,因此,他去放空玉米期貨(也就是先賣出玉米期貨)。

如果未來玉米價格下滑,那麼他在玉米期貨上因為放空所以賺錢,但是卻在玉米現貨上賠錢

最後他把玉米賣掉,也把玉米期貨的部位結束,一賺一賠下,他還能獲得他所要的一定的獲利。

這就是避險的觀念,也就是期貨最初的由來。

當然,如果玉米價格上漲也是一樣一賺一賠。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這樣不是根本沒搞頭,一直都被另外一邊的虧損給侵蝕掉獲利了,不過期貨他的原意是避險,也就是避開一切你不曉得的狀況發生,或是確保狀況發生後,你還能保住獲利全身而退,所以,虧損那是必須的。

演變至今,各種期貨商品紛紛上市,金融類期貨的出現也使得避險現在已經變成是投機居多了

不過,在各行各業中仍是有著避險的需求或是也正在進行著期貨的避險交易,舉凡食品公司、進出口貿易公司、油商、金屬大盤商以及投信、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類,都正在進行。


期貨交易所為了讓交易的買賣雙方對同一商品的競價基礎同相同,乃將每一個期貨合約加以標準化,以明確地規範買賣雙方的交易內容,這也是造就期貨市場活絡的主因之一。以下將分述標準化的期貨合約要素:


標的物:

標的物是指交易的商品名稱,每一個期貨合約必定有其標的物。例如外匯的日圓期貨合約或是農產品的黃豆期貨合約,或是以臺灣加權股價指數為標的的臺灣股價指數期貨。


數量:

亦即合約規格大小。表示每一個基本交易單位(1口),所包含該商品的數量是多少。例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中,1口的日圓期貨的合約規格是12,500,000日圓。而臺灣期貨交易所的臺灣股價指數期貨的合約規格,則是指數乘上新台幣200元。


交易月份:

是指交易商品的到期月份。合約月份所代表的是其存續期間,當期貨合約達到該合約的最後交易日時,該合約將自隔日起消失。例如臺灣股價指數期貨的交易月份是最近二個月,加上連續三個季月。


交割方式:

一般期貨的交割方式可分成實物交割與現金交割二種。實物交割即是「買方交錢,賣方交貨」,主要適用於大宗物資期貨合約。但是大部份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並無實體可供交割,因此,改成以現金結算的方式來進行交割。例如股價指數就無法一一交割股票,須改採現金結算方式來交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敷衍我吧....

元大寶來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市府會園道179號8樓,免費客服專線:0800-333338,期貨商許可證照字號:100年金管期總字第012號,部落格已按管理辦法申報。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